水是地球的寶貴資源,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仰賴它,水也日益成為戰略性的資源。
在中新學界與商界享有“中國生物膜技術教父”和水資源“膜”法師美譽的藍偉光博士認為:“世界其實不缺水,缺的是良好的水利用方式與水循環意識?!?/span>
藍偉光創立的新達科技集團目前在全球擁有全資和控股子公司20多家,是世界三大膜科技公司之一,集團今后仍將以膜為核心,開發先進材料,聚焦納濾技術,致力凈水科研創新。藍偉光正在部署兒子藍祎虹接班。
校友簡介 藍偉光 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系博士 1995 高級公共行政與管理碩士(MPAM)2014 新達科技集團創始人 董事長 2016年,有“中國生物膜技術的教父”之譽、新達科技(Sinomem Technology)創始人藍偉光博士撰文指出,全球都關注水資源短缺問題,但解決問題的思路大多聚焦在水資源保護與調配方面,而依賴高科技、再生水資源的觀點獲得的關注反而不多。 一個罕見的例子是,新加坡依賴膜技術(membrane technologies)的開發與應用,不但成功解決了水資源短缺問題,而且催生了一個以高新技術為依托、金融資本為紐帶的環保與水務產業,將島國最大的劣勢變成最大的優勢。 藍偉光常說,世界其實不缺水,缺的是良好的水利用方式與水循環意識。 地球71%的面積被水所覆蓋,太陽照射地球,水變成氣,升空成云,隨風飄動,漸變成雨,落至地表,能被利用成為水資源的雨水極其有限,更多的雨水因被環境污染或無法收集而白白浪費。 從技術的角度而言,雨水凈化、污水再生、苦咸水及海水淡化都可以易如反掌,但目前尚無有效的水政策作支撐。 總部設在新加坡的新達科技集團,在全球擁有全資和控股子公司20多家,已是世界三大膜科技公司之一,業務一度包攬了中國85%的制藥廠膜技術應用,在中國全國用膜染料企業當中占有90%的市場份額。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2018年6月 藍偉光受邀參加了聯合國與塔吉克斯坦共和國政府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舉辦的2018-2028年國際水行業可持續發展十年行動高級別國際會議-“水資源利用與水環境治理”大會,并發表演講 2011年,私募股權基金鼎暉中國管理公司(CDH China Management)以每股0.70元現金,全面收購新達科技,總值3億5125萬新元,并從新加坡交易所除牌。 藍偉光與妻子陳霓共同持有56%股權,該公司是在2003年上市,發股價是0.44元。 首次創業失敗后到新加坡攻讀博士學位 1964年7月,藍偉光出生于福建武平鄉村,一家八口全靠在工廠當出納的父親的32元人民幣(約6.50新元)微薄月薪。 藍偉光自幼對數字特別敏感,在數理化方面顯示了獨特的天分,在學校有“活電話號碼本”之稱。 以全省高考化學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藍偉光考進廈門大學化學系,畢業后進入集美大學水產學院任助教,月領48元人民幣工資。 1988年,還在集美大學任教的藍偉光,在兩位同事的“引誘”下,下海承包了老家縣城一家瀕臨倒閉的面包廠,結果人生中的第一次創業,卻以失敗告終。 他回憶說:“我當時是真的希望通過承包這個面包廠撈取事業的第一桶金,但沒撈到。 “那時我是個沒有一點商海閱歷的書呆子,只會紙上談兵,雖然躊躇滿志,卻無法運籌帷幄,現實也很快給了我重重一擊。 接手面包廠后沒多久,便出現資金不足、員工流失等諸多問題,面包銷量也日益減少,所以我人生的第一次創業是以失敗告終,而且敗得很慘,幾乎讓我一無所有?!?/span> 1992年,創業失敗后的藍偉光,到新加坡攻讀博士課程,只用兩年多時間就拿到高等學位。 1996年二次創業研制“中國膜” 第一次創業雖然失敗,但創業的種子一直深植于他的心中。他說:“博士畢業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立足專業,然后開始‘二次創業’,但我也知道自己當時缺少創業必需的實戰經驗。 “為了補上這一課,我沒有急于求成、盲目創業,而是本著學習的心態,先到新加坡一家水處理公司工作,出任該公司駐中國區的首席代表。任職期間,我與中國國內許多制藥、染料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span> 隨著專業技術的日臻成熟和客戶的越來越多,藍偉光決定利用專業所學,專門從事膜應用技術研發,由此開啟“二次創業”。 他曾算過一筆賬,要想獲得100萬美元的諾貝爾化學獎并不是一件千難萬難的事,但是若利用掌握的知識創辦公司,將高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100萬美元的目標其實并不難。 1996年,他在福建廈門火炬創業園創辦了自己的膜科技公司三達(Suntar),專業研發制造“中國膜”,公司初期啟動資金僅10萬新幣,員工只有三人。 二三十年前,中國的飲用水市場還缺少一種既可濾掉有害物質,又可留住礦物質的水處理技術。藍偉光研發了“納米材料+‘膜’過濾”技術,并將之命名為“納濾”(納米過濾,nanofiltration)。 在藍偉光看來,膜分離技術是21世紀最具有發展潛能的技術,除了廣泛應用于生物制藥領域,他計劃將無污染的膜分離科技更多方面地推廣到化工染料和飲料食品行業。 不過他也認為,膜畢竟不是一個單純的商品,它是一個新興的仿生材料,它必須做成裝備才能實現價值,因此三達的創新其實不只是技術層面的創新,也是商業模式的創新,用戶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案,供給側與應用端之間有一個縫隙需要去填補。 Suntar品牌由此應運而生,形成自己的商業模式。 今日,三達膜技術已被應用于中國國內500多家醫藥、食品企業,核心產品實現進口替代,在國際上也處于領先水平。 ▲三達膜技術目前已被應用于中國國內五百多家醫藥、食品企業,核心產品實現進口替代,在國際上也處于領先水平。 藍偉光總結地說:“今天的三達膜有品牌、客戶資源、核心技術、創新手段等優勢。今后三達膜的發展策略仍將是圍著膜這個核心,做產業鏈,開發先進材料,聚焦納濾技術,致力真凈水,開發新應用?!?/strong> “膜技術未來一定大有可為” 談到先后在廈門、新加坡受高等教育、創業、揚名,期間的苦與樂、機遇時,藍偉光坦言:“創業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非常艱苦,并非一般人所能忍受,所以我常說,沒有做好失敗準備的人千萬不要去創業。 “我認為我這一代人比較能吃苦。做好了失敗的準備,才有追求成功的勇氣。所謂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選擇創業的行業也確實很重要。中國這些年的綠色發展,清潔生產、水質凈化都需要膜,膜技術未來一定大有可為?!?/span> ▲藍偉光博士為參觀三達膜產品的來客親自講解 他說:“中國人口眾多、水問題嚴重,因此我一直將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國市場,雖然這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挑戰,例如員工離職帶走知產產權侵權的問題、市場認同的問題,此外也難免遇到過企業誠信問題、新官不理舊賬等等問題,但總的來說,還是機遇大于挑戰,三達膜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我仍會在推廣膜技術的路上前行,因為相信好的東西,終有一天會被更多人看到和認同?!?/span> 藍祎虹先公益后事業 一次旅程改變了藍祎虹的事業軌跡。2014年,他跟隨“清泉計劃”的大學社團走訪了湖北、云南和貴州,考察當地的飲水安全問題。 在云貴檢測的21個水樣當中,他們發現只有三個符合國家標準;而在湖北,檢測的29個水樣當中,沒有一個符合國家標準。國內的飲水安全現狀讓藍祎虹深感不安。 藍祎虹說:“我想做的是‘社會企業’,通過義賣父親公司的凈水技術和設備,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們。 “創建‘思援環?!?,是希望更多人以消費等形式參與到對飲水安全問題的關注中來,同時使飲水公益的部分能實現自我造血,斬斷退路才能贏得出路?!?/strong> 為了全身投入“思援環?!表椖?,他放棄了北京的高薪工作,回絕了沃頓商學院的錄取通知,獨自來到上海。 大吵無數回 父親還是支持兒子公益事業 藍祎虹的決定讓父親費解。藍偉光不明白兒子為什么既不肯讀書,也不肯回公司幫忙,父親覺得兒子不切實際,好高騖遠。在他最需要接班人傳承事業的時候,兒子卻選擇在外面創業,父子為此大吵了無數回。 五六年前,藍祎虹展開“思援環保項目”。藍偉光雖在做公益事情的先后邏輯上不認同兒子,但在行動上還是支持了兒子。 ▲三達膜創始人藍偉光博士(左)與長子藍祎虹(右) 2015年初,“思援”聯合福建省僑辦和藍啟林基金會,為支持福建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建設,改善學校飲水條件,捐贈了總價值為1150萬人民幣的納濾真凈水設備與配件。這對當時起步階段的“思援”是一個重大的幫助。 藍祎虹說:“我和父親的夢想的不同點在于父親那年代的人,通常會選擇先把自己的事業做好,然后再去考慮慈善。 但也許是因為我之前在國外待得比較久,我認為公益這個事情就是要年輕的時候做。錢什么時候都能去賺,但需要幫助的人可能等不起。 再者,我覺得做公益的衡量標準不應該只是創造了多少經濟價值;我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意義的嘗試。 “我看過姚明為希望小學拍過的一個公益廣告,提到在公益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因為不管你是打工的還是富豪,我們能為小孩子付出的時間都是平等的。當時就覺得很贊同?!?/span> 圓同一個夢想 更多參與三達業務 隨著父親的老去,藍祎虹在做公益與讀博士的同時,也多方參與了越來越多三達公司的業務。 藍祎虹說:“在這過程里,我對于集團未來的發展也花了很多心血,也越來越理解了父親的凈水夢。 從最初的意見分歧到后來在事業上,我與父親通過這些年的打磨和積累,默契越來越好,我發覺我們對公司未來的發展規劃和方向,長遠目標是一致的。 現在的我們更像是在為同個目標,在圓同一個夢想?!?/span> 他說:“集團里,父親的工作強度和認真程度是大家的榜樣。很多事到現在他都還是親力親為,雖然年過半百,但思維依然很活躍。 他是技術方面很牛的一個人,他一手做起自己的公司,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客戶都很相信他的技術,所以在公司里面大家都很敬佩他。 在性格方面,我爸比較急性子,有時候容易生氣,不過他做事非常有激情,這一點其實我是非常崇拜。 雖然父親有時候脾氣急嘴巴不饒人,但大家都知道他心底里很照顧團隊很體恤員工。所以三達的老員工都非常信任他,年輕人對他更多了一份仰慕與敬重?!?/span> 栽培兒子圓凈水夢 多年前藍偉光開始部署兒子藍祎虹接班,出任Suntar Eco-city的財務與執行董事,負責公司的財務監管與戰略規劃。 藍祎虹雖然是在中國出生,但接觸的一直是西方的教育,在新加坡著名小學、初中與高中念書,又到美國名校接受大學教育,然后在華爾街投行工作。 藍偉光希望兒子能一步一個腳印,去圓凈水夢。他說:“祎虹離開美國華爾街是我鼓勵的。原因是我有一次去美國時,發現他在華爾街太養尊處優了。 一個小毛孩剛大學畢業就拿著高薪,坐著頭等艙,不知柴米油鹽貴的金融圈對他的成長未必有利。所以我鼓勵他回國了解國情,我覺得他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在中國接地氣。 “祎虹希望把三達膜做成一個國際化的公司,畢竟我們身在新加坡,有國際化的基因與優勢。我認同他的思路,但仍然建議他首先要立足中國,依托自主知識產權,走向一帶一路,最終再將觸角面向全世界?!?/span> 但是藍偉光料想不到的是,藍祎虹回國后卻有了自己的新抱負和理想——要做凈水公益事業。 新加坡國立商學院 文章轉自聯合早報一帶一路網-新聞與分析 文:鄭明杉 原題為“水資源法師藍偉光:世界其實不缺水‘膜’”